财主家的余粮
美国9月份的CPI数据公布了。
CPI以及核心CPI年率均超出预期,虽然超出预期的并不多,但关键就在于“超出预期,特别是,无论是CPI还是核心CPI,其月率也都超出预期。
特别是核心CPI的年率数据,居然创出来了40年新高。
这种结果,大大强化了美联储继续强力加息的预期,所以,数据出来之后,美股期货暴跌,标普500盘前大跌2.1%,纳指期货更是大跌近3%。
资本市场似乎总是这样——
一旦下跌趋势开启,大多数新出来的消息,都是引发其进一步下跌的;
一旦上涨趋势开启,大多数新出来的消息,都是引发其进一步上涨的。
我想起来以前美股上涨的时候——
第一天,大家对于某个事件的预期,是板上钉钉,所以美股要涨一波;
第二天,有了新信息,预期发酵,该事件概率100%,所以要再涨一波;
第三天,又有新信息,预期发酵,该事件100%的板上钉钉,于是再涨一波;
第四天,又有新信息,重磅人物发声,确认该事件100%的板上钉钉,所以再涨一波;
第五天,……
我都很有点奇怪,这个市场的预期中,板上钉钉,概率100%,确认概率100%和100%板上钉钉的区别到底是什么,但市场就是认为,信息确认一次,就要涨一次。
现在轮到了下跌周期。
当初美联储9月份议息会议之后,无论是点阵图还是市场的预期,已经认为,美联储会在11月份加息75个基点,12月份50个基点,从9月份议息会议结束到现在,20天的时间里,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数据,什么样的事件,但市场对美联储的预期,翻来覆去就是这个。
但,市场每对美联储“预期”一次,市场就随之下跌一下,真是够意思。
我们都知道,美联储货币政策中有两个指标:
通胀;
失业率。
哪一个政策目标更重要,取决于哪个目标更受民众关注,更受联邦政府关注。
如果,我们将美国过去几十年来的通胀率、失业率和联邦基金利率放在一张图上,那么,就可以很清晰的梳理出来,在每一种状态之下,美联储到底最关注什么指标。
下面就是朝鲜战争之后到今天,美国的失业率、通胀率以及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的对比图。
从这幅68年的数据图表中,我们可以清晰梳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,到底会更关注什么?
1954-1966年,美国通胀率始终处于低位,在这种情况下,美联储主要关心就业问题,联邦基金利率完全跟随着失业率而反向波动:
失业率大幅度上升,那么就铁定降息;
失业率在逐渐下降,那么就缓慢升息。
1966年下半年,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至4%以下的低位,当时利率接近6%,处于合理水平,但,为了追求极致的就业率,美联储仍然选择了降低利率,放松货币,由此导致1年半之后美国通胀率迅速上升。